大发在线体育,大发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经验研究(作废) > 理论研究 > 正文

重庆:考古发现三峡地区或曾属热带气候

媒体:新华社  作者:刘恩黎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18/11/14 6:46:55

日前,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中心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重庆出土的中华苏门答腊兔等小型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进一步推测出上万年前三峡地区的气候类型。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主任武仙竹介绍,考古团队历经5年时间对三峡丰都瓦啄嘴遗址出土的多种小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破译”了当地气候变迁的“密码”,为重庆曾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提供了实物证据。

据介绍,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团队于2013年5月开始对丰都瓦啄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当时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经整理和研究,共收获11种小哺乳动物化石。而其中,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4厘米长的中华苏门答腊兔右下颌骨化石。

据了解,中华苏门答腊兔属于最稀少的世界濒危动物之一,该类小哺乳动物长期生活在热带气候,此次出土的中华苏门答腊兔右下颌骨化石也是在亚洲范围内第二次发现该物种化石。

武仙竹表示,中华苏门答腊兔化石的发现,为当地气候变迁提供了实物参考,而结合之前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出土的热带小褐菊头蝠骨骼,可推测出8万年前重庆的气候类型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自中国宋代后气温逐渐走低,重庆的气候类型也开始演变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通过此次小哺乳动物的考古研究,逐步揭示了上万年来三峡地区的气候变化过程,同时也为研究长江沿岸的生态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武仙竹说。

 

阅读 38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