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的涌入到低碳领域是不切实际的,一刀切的对转型过程中间合理的融资去抽贷断贷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近日,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气候投融资:金融助力绿色复苏”分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气候投融资已然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首要议题。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投资,也创造了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上述论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姚红在演讲中表示,一方面,多家机构预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新增投资需求在100万亿元以上,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增速和占比。另一方面,传统高碳行业的环境气候风险持续增大,商业银行需要紧抓政策与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优化资产结构,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以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周月秋表示,“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三个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碳市场。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看碳减排,也要看碳交易,绿色金融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确、显著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担当,也是抓住政策与市场机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金融应关注传统行业转型
高质量的气候投融资服务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正式施行,提出银行业保险业应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行业的制度框架。
周月秋介绍,随着“1+N”政策体系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行业目录和指引等的建立和完善,通过一系列引导绿色资金资源配置的机制安排和金融机构政策与产品的创新行动落实,中国的绿色金融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气候投融资格局。2021年底,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左右,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近6000亿元,全球第二。
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然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化石燃料以及其他高排放行业在转型中对于实现全球整体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因此,绿色金融不仅要支持低碳、零碳领域的产业发展,也要关注传统的高碳、含碳产业的绿色升级。
周月秋认为,减碳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绿色金融在应对低碳转型资金需求中,可以引导资金进入减排领域。“优化资源配置的重点应放在丰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等工具,让资金配置和不同类型的绿色、转型项目在期限上、成本上更加适应。同时还要重视在传统金融工具中增加绿色的比重。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升级、节能降碳的改造。”
“长期绿色低碳转型将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坚定信心,加大对于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转型金融,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姚红表示。
气候信息披露需与国际接轨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全面、准确、及时的环境信息披露。
“目前,银行往往很难从客户,尤其是高排放行业客户处收集到高质量(全面、可比、一致和可信)、高颗粒度的碳排放数据。”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先生在发言中提到。
谈及当下多国政府正在逐渐增加对于碳排放信息披露要求的趋势。王云峰认为,气候信息披露方式的国际趋同以及对标至关重要,将减少跨境信息间的摩擦和重复。此外,银行也需要大发在线体育,大发体育的客户对其气候风险、策略和相应的排放数据进行可信的情景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气候适应能力。
在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方面,国内也展开了实践。2015年,工商银行启动了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分析压力测试,近几年开始聚焦于气候风险相关分析。2021年,人民银行要求24家银行开展气候压力测试,已完成第一阶段,未来将会推广至大发在线体育,大发体育银行。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构建自身的气候压力测试体系、把气候风险纳入到全面风险战略并强化风险识别和管理,是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周月秋表示。
2021年,人民银行制定发布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许多地区据此不断提高披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编制,并探索形式多样的披露方式。
在周月秋看来,信息披露是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关注环境风险的行为,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主动的选择。
“中国在信息披露领域已经完成了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周月秋说道。人民银行体系化的信披制度建设,明确了披露内容、要素、原则、要求、指引等。包括很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在ISSB、TCSB等一系列的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资金融机构助力中国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气候风险,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资产所有者因为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进而对于投资的关注也在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外资金融机构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携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据姚红透露,截至2022年6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337亿元,同比增长36.76%,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23.8个百分点。获得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以来,累计向258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27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为4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日前,央行也将德意志银行(中国)、法国兴业银行(中国)两家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同时表示,下一步还将考虑纳入其他有意愿、有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发挥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助力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至外资行原因在于,这些外资行在国外对于碳减排金融支持等方面其实有很多积累和尝试,银行的核心能力比较强。
据王云峰发言介绍,汇丰银行近年来积极参与中国与国际的绿色金融合作框架,例如"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中英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和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项目、亚洲转型金融研究小组等。“下一步我们希望与中国的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明确的转型标准,并与国际标准协同,建立统一的转型金融目录。”
与其他金融业态不同,保险能够直接缓释和对冲气候风险,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和转型冲击。保险业可以通过负债与资产端的绿色转型,为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提供市场化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资金支持。也因此,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保险业的作用十分独特。
减能、减排和赋能的动态平衡是金融行业的重要议题。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在会议中表示,ESG的目标是统一衡量资产端和负债端。但是仅靠减排和减能无法解决,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对传统行业的赋能。
根据常青的观点,一方面,ESG应该成为机构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在架构、流程以及业务实践中切实落地。另一方面,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情况不同,要做好绿色产品的解决方案和市场发展阶段相对统一。
据了解,慕尼黑再保险在应对气候风险,光伏、储能、风能、氢能,以及在农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所提供的农业草原的碳汇、零碳农场上都展开了一定的实践。“我们希望不仅在低碳行业,在重碳甚至是传统的行业提供大发在线体育,大发体育新兴的保险解决方案。同时,未来将会逐步减少对于化石能源保险方面的承保能力和资本金的投入,一定阶段甚至安排退出。” 常青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