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在线体育,大发体育

图片
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固碳故事 > 正文

让大河清流源源不断滋润华夏大地

媒体:青海日报数字报  作者:张多钧
专业号:林森
2024/9/18 8:55:58

第1版:要闻2024年09月18日

微信截图_20240918084834

微信截图_20240918085157

微信截图_20240918085322

大河滔滔,浩渺磅礴。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26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量的49.4%,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在黄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五年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把加强黄河保护和治理作为治青理政的关键之要,着眼流域和源头、国家战略和源头责任、保护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切实扛起“源头责任”、体现“干流担当”,为大江大河治理贡献青海智慧,让黄河清流源源不断滋润华夏大地。

守护源头活水 打造“生命之河”

黄河发源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颜喀拉山北麓,每年源源不断地向下游输送清洁水源。源头活水是水中钻石,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因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不仅关系青海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全国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

青海牢固树立全流域共建共治理念,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好保护“中华水塔”行动,在全流域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固提升黄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举全省之力维护好母亲河的健康,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立秋后的草原草色渐黄,秋风中带着丝丝寒意,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白玛纳村生态管护员周太骑着摩托车,迎着刺骨的寒风穿梭在草原。

周太巡护的重点区域是一山一湖一河。一山是岗纳玛,汉语意为“黑山”,但是它并不是纯黑色,山上有一片3333公顷左右的天然林。一湖是岗纳玛措,是玛多县仅次于扎陵湖和鄂陵湖的第三大湖,是白鹤、灰鹤等“明星鸟类”的栖息地。一河是黄河,黄河主流流经村里50多公里。

“我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更是一名党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太说。

玛多县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是黄河源头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上世纪90年代,过度放牧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玛多县自然生态急剧恶化。这些年,玛多县从成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二期,再到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黄河源头生态屏障越发坚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奔流而下的黄河成为了野生动物生命的摇篮。

强化系统治理

打造“美丽之河”

秋日的傍晚,天边像火一样通红,照耀着湟水河发出金灿灿的光,湟水河旁的三河湿地公园绿树成荫,鸟鸣啾啾。

三河湿地公园地处海东市乐都区东大桥与水磨营大桥之间南北岸的滩地,由三条河流交汇而得名,湿地公园分南北两湖,北湖引水水源为引胜沟,南湖引水水源为岗子沟,公园因地处湟水河、引胜沟河、岗子沟河交界的三河六岸而得名三河湿地公园。

三河湿地公园的“前身”是湟水河畔的一片荒滩地,草木荒芜。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河流域安全关系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此,三河湿地公园的建成是乐都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河湿地公园通过对湟水河河水沉淀,实现自然净化后,将原来的荒滩地改造成生态景观带,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湟水奔流入黄河。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省积极行动,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守护母亲河,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黄河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加大对黄河沿岸生态修复的投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治理等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同时,强化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坚决说“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此外,青海切实发挥“干流担当”,全方位、全过程推进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完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以有效解决流域农牧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乡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水环境、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联防联治,强化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流域环境质量。

如今的青海,黄河青海段成为“无废黄河”,天下黄河青海清成为常态。

厚植绿色底色

打造“兴业之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如今,漫步黄河两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供给能力持续提升;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兰西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黄河彩篮”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紧临黄河,海拔低,在海东市乃至全省属于较为温暖的区域,适合发展果蔬种植。

近几年与时俱进的发展,让“黄河彩篮”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推广的样板园,是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以及海东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我们园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做好管理和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带动群众增收。”循化县现代农牧业示范管理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马建斌介绍,目前,园区直接带动种植户86户,实现就业270多人,务工收入近600万元,年人均增收2.2万元。

青海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着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培育壮大支撑黄河青海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青海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也迎来黄金窗口期,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符合青海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年初,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本月初,青海省科协绿色算力产学联合体成立。如今,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成为青海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助推生态旅游

打造“宜居之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今的黄河两岸,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随着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青海依托资源禀赋,壮大农牧业发展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乡土产业,建设一批民族工艺品加工、农畜产品集散、休闲观光体验等专业化村庄。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位于尖扎县东南部,地处黄河岸边,自然环境优美,美丽的黄河水不仅是德吉村坚固的生态屏障,也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阵地。

“德吉”在藏语中意为“幸福”,这也寄托了搬迁群众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事实上,向往的幸福已成真。

2017年,尖扎县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946人,告别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浅脑山区,来到依黄河而建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地处黄河畔的昂拉乡德吉村。2018年,德吉村开始打造旅游特色村庄。同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7月,进入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自此德吉村实现了从易地搬迁村到“网红景点”的转变。

德吉村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产强产业美、生态优环境美、生活好家园美的乡村振兴样板,打造“河湟民宿”“环湖牧居”“多彩藏居”等特色民居和乡村建筑,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农牧民群众收入显著增强。

弘扬黄河文化

打造“魅力之河”

九曲黄河,川流不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业文化,自秦汉以后,黄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青海自西汉起逐步纳入中央管理体系,中原文化随之进入河湟。此后数千年,青海在天下格局的变动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河湟文化格局,河湟文化成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

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旅游是传播文化遗产社会及文化价值的重要路径。瞿昙寺,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官式建筑群。从整体构想设计到营造施工手法,整个建筑无不具有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和甘青地方汉族建筑特色,不仅有“小故宫”的美誉,其回廊壁画更被赞誉为“前有敦煌,后有瞿昙”。

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让这座古建筑群充满魅力、令人神往。

为了实现“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高质量发展”,2015年4月,乐都区编制《瞿昙寺保护规划(2015-2030)》,确定实施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新镇区建设、商业配套等六大类项目共37项。

文物保护——对瞿昙寺和药草台寺现存城墙进行维修加固,对瞿昙寺所有古建筑上的壁画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修复;

环境整治——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瞿昙寺博物馆、瞿昙景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相继实施;

生态绿化——罗汉山、凤凰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先后提上日程;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及文化价值的重要一环。文旅融合,恰恰为新时代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青海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以河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历史文脉延续保护与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以河湟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千里黄河文化走廊,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讲好青海“黄河故事”,不断增强河湟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

2024年9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航掌舵、指明方向。

青海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奋力谱写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阅读 54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